为紧张的工作者而写理想的工作者,无疑是高效能的工作者,游刃有余、松驰又放松的应对生活与工作的种种挑战。假如满分是10分,大部分人是很难做到8分、9分、10分,维持在7.5分就已经很棒了。
现实的情况棘手多了,裁员、996、KPI、末位淘汰制、繁重工作、原生家庭,没有任何人能够把握社会、公司、家庭状态的稳定性、确定性,花费很大一段时间营造安全、放松的环境,但没有哪个现代工作者能够断言,我现在松驰又放松的生活,可以一直保持下去。
生活与工作的情绪,像股票市场一样,偶尔稳步上升,突然跳崖式下跌,偶尔也有一段平静期。于是,这创造了情绪的副产品:压力、恐慌、焦虑、抑郁、绝望、紧张。
无论哪种负面情绪,生活都要继续。所以,我们要学会如何管理情绪,管理压力,学会适应它,学会调整它,接纳它的存在,在此基础上,化为一种成长力量。
在过去与现在,我仍然生活在一种紧张、多项目的状态中,我这是我自己主动做出的选择,相比停留舒适区,挑战区更能促使人成长,考验着一个人如何积极应对危机,为此,我需要时常反省、反思,思考培养出哪种习惯来应对种种意外的挑战。
这篇文章为紧张、快节奏、多项目、高压力挑战的工作者而写。本文的减压习惯清单便是来自于多年的工作与生活挑战的摸索而成,按照重要性从高到低进行排列。
习惯一、不姑息压力,立即寻找拯救者压力事件是一种风险,一旦我感觉风险的程度是中等,我就将该事件添加到日历中,分配专门的时间分析如何消除风险;或者,将这项事件的截止日期添加到日历上,以审谨的态度对待压力事件。
这项习惯是将压力事件添加到日程表中分配专门的时间分析,或是在日历添加截止时间。为什么要这么做呢?
由于乐观偏差的影响,我们往往倾向于低估压力的风险,典型的例子就是 Deadline,很多的事情都有截止日期,承诺他人完成某个任务、信用卡债单、客户交付、论文。在最初开始的时候,我们觉得有的是时间,这种时间错觉导致我们押后风险,于是,危机在 Deadline 集中爆发,这使我们精神压力颇感负担 。
我们并非有意姑息压力,但我们的乐观偏差常常对压力/危机错误的评估。我们会觉得自己买彩票容易中,我们会觉得自己投资有高额回报,我们会觉得自己不会与癌症、心脏病沾边,我们会觉得自己驾车事故低于一般人。我们的感觉是如此盲目。
有时,我真希望自己是瑞·达利欧的超级现实主义者,可以更理解现实;风险爆发时,我真希望自己是巴菲特,对风险的态度足够谨慎。我不得不与自己种种本能倾向的力量作斗争,尤其看到芒格列出一长串的人类误判心理倾向清单时,我不得不承认动物性本能深植于我们的基因之中。
要怎么在乐观与谨慎之间找到一个平衡?我个人的情况是乐观程度更甚于谨慎。我能找到的一种平衡工具是日历或日程表,以及不姑息压力的态度,以及立即研究让我感到压力、危机的事件,思考如何降低风险。
具体的做法,第一步,为紧急冲突或压力事件添加截止日期。5天后,30天后,这种时间戳常常让我们产生时间错觉,因为主观心理时间与客观日历时间是不一样的。因此,不要记5天后,而要记1月5日,明确的标记。
第二步,为冲突事件或压力事件进行评分,10分为满分,6分以下是风险即便发生也影响不大,是小事;7分是风险发生有影响,并且没有清晰的解决方案与计划;8分与9分基本处于严重的危机状态了。评分之后,要对7分以上的危机、压力进行分析,寻找降低风险的解决方案。
7分的压力事件与压力感,表面看起来分数不高,若出于乐观偏差再拖一点时间,很快升级成令人头痛的8分与9分的压力。因此,对于7分的压力事件,基本要放弃幻想,贯彻绝不姑息的原则,严肃认真的对待它——把它添加到日程表,分配专门的时间研究。
什么条件下,我们会感到如释重负?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?那就是我们为压力找到了应对之策。把压力想象成一只老虎,手无寸铁的对峙,这让我们恐慌、紧张、颤抖。若是一旦有应对之策:迅速躲入一辆汽车、跳入水中、手里有把猎枪。我们压力感都会开始水平降低,心神逐渐回归镇定。
一个对生活压力、挫折、挑战处处采取姑息的态度的人,压力感便如影如随。除非我们保持一项核心习惯,当老虎(压力感)试图跳出笼子之时,不是躲避它,姑息它,假装没看见,不是适应如与虎的紧张共生,这些姑息的态度都不会提高我们应对压力的能力。我们能保持最好的习惯,就是当老虎跳出笼子时,我们要立即采取行动,把所有的工具与思考都用上,把老虎关进笼子里,找回安全感,就找回了放松感,也狙击了压力感。
我们面对的压力问题通常为五种:
经济压力:涵盖了与金钱相关的所有压力,如房贷、信用卡债务、个人或家庭借款、以及面对大额消费时导致的透支与账单临近的日期。
常见解决方案:把所有的数字列举出来,打开手机的计算器进行计算,与银行和催收人员商量均衡的分期支付,寻求互惠主义朋友的支持,调整生活方式,减少不必要的开支,发展新的技能,谋求多样的工作机会。
控制压力:常源于家庭或亲密关系中,如父母或伴侣提出的不合理要求,以及强加的观念和价值观。也包括公司及上级领导的过度控制。
常见解决方案:保持个人独立性与自主性,不在财务上依赖父母,搬出房子;离职、离婚,减少过度控制;学会设立边界。
时限压力:主要来自职场,如需要在特定期限内达成KPI目标,或是个人制定的不合理的工作量目标,使自己无法完成既定的目标量。
常见解决方案:不要先设定工作量,而是要根据自己计划的时间来设定合理的工作量。对于工作的 KPI 目标,积极利用 AI、自动化工具优化工作流程。如果公司压榨较为极端,应该考虑离职。
评价压力:来自于他人的评价和反馈,如上级、父母、朋友的负面评价、嘲讽或否定。
常见解决方案:当你渴望别人的认可时,你就给了他们控制你的权力。坚定自身的价值观与自我价值感。学会通过沟通化敌为友。以及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价值与实力。
事务压力:指在处理日常事务、工作项目或解决问题时遇到的困难和挫折。
常见解决方案:大目标分解小目标;使用纸与笔,或 Scapple 分析问题;使用各种思维工具,或是 TRIZ,为问题寻找解决方案;寻求外部资源的支持与帮助。
压力的背后都是极为棘手的的难题与危机,绝大部分人甚至欠缺足够的经验与能力来应付这些难题与危机,这些难题挑战着我们当下的认知水平、自律控制、思维观念。即便如此,在我们自身各方面都存在知识不足的情况下,只要不采取姑息的态度,积极寻求外界的帮助与充分利用广泛工具,一个不足的个体依然有足够资源克服当下的挑战。
我在 TickTick 有一项打卡的习惯『目标压力的紧急性』,考核的是,对于7分的压力事件有没有分配专门的时间分析研究。具体来说,我为压力事件分配2~3小时,然后在日程表中找一个空白时间填充。在这个时间里,我在 Scapple 使用三角戏剧法来分析问题,不太困难的问题1小时内可以找到应对之策,较为困难的则耗时2~3个小时,在下图,是 Scapple 分析一个较为困难问题过程,总耗时3小时。
卡普曼三角戏剧(Karpman Drama Triangle)是沟通分析疗法(Transactional Analysis,简称TA)中的一项工具,用于分析人际关系的沟通问题,我做了一些改造,用于分析生活与工作充满冲突的压力/难题。
在卡普曼三角戏剧中,它由三个角色组成,分别是迫害者(Persecutor)、拯救者(Rescuer)、受害者(Victim)。在一个问题分析中,我通常是受害者,危机或压力的对象通常是迫害者,解决方案与工具则是拯救者。在下图,我使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三角戏剧的分析过程。
在上图,你可以看出我在使用三角戏剧在分析一个本节的压力问题。字母的简称,P 代表迫害者,A 代表特征,R 代表拯救者,F 代表功能,其中 V 受害者就是我本人,我隐去了。因此,这些内容不难理解,有三个迫害者:乐观偏差、时间错觉、姑息态度,它们是导致压力恶化的迫害者,而 R 部分的日历、压力感评分、严肃态度、TickTick 打卡、Scapple 的三角戏剧则是拯救者,它们是拯救我脱离压力恶性循环的拯救者。
初始的三角戏剧分析中,迫害者是模糊的,拯救者也是未知的。因此,这需要在一轮又一轮的迫害与拯救的相互作用中,更为准确的定义迫害特征、迫害对象,反过来,拯救者的特征、拯救对象,也慢慢清晰的浮出。这是一个将模糊问题转化为具体问题的过程,当一个问题不再那么模糊而是清晰可见时,我们那些泛化的压力感也一点点收拢。
将模糊问题转化为具体问题的分析工具有很多,除了三角戏剧分析,还有5 Why 分析法、RCA 根原因分析法,最简单的还有借助于 ChatGPT 的分析。总而言之,当我们为压力/危机找到拯救者(资源与解决解决方案),我们会感到如释重负,心里有了底,就能处变不惊。当然了,问题没有那么简单,因为我们思考的解决方案,它怎么执行又是新的挑战。
有些问题,我们自己就可以充当拯救者。比如第一个习惯中,我会使用三角戏剧分析问题,寻找一系列处理眼前危机与压力的拯救资源与拯救工具。自给自足当然好,但很多问题也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畴,因此,我们需要求助于外部的拯救者。
习惯二:紧急救援,立即寻找专家得益于社会的专业分工,我们有大量的外部『拯救者』,最典型的是警察、消防员,一通110、119、120就可以紧急召唤过来。不过,这种生命危机我们不常遇到,拨打这样的电话,可能生命中就寥寥可数。
除了警察、消防员,还有三类人士为我们的安全感提供支持:心理咨询师(心理健康的安全支持)、医生(身体健康的安全支持)、律师(人身与财产的安全支持)。
过去的一年,我因为新冠病毒多次在春雨医生平台上咨询医生;我因为发小的双相情感障碍,监护人拒绝送医多次咨询律师;而作为心理咨询师,我则是多次为朋友提供心理咨询。
在这个过程中,我能感受到人们走出困境的艰难,也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局限之处。作为一个有限的生命个体,很多的危机与困境,离不开整个社会力量的相互合作。同样的,我也观察到很多朋友面临危机时,不善于寻求外部社会力量的支持,不得不默然忍受这种痛苦与压力的煎熬。
让我逐一分享求助外部专家的经验。首先是医生,医疗这块市场已经足够成熟,绝大部分医院的公众号都开始提供线上问诊的服务,基本类似于春雨医生的在线咨询。线上问诊,医生的建议与安抚,都可以缓解我们莫名的焦虑与恐慌,在线下就医后,回家可以再使用 ChatGPT 了解药物副作用与疾病症状的知识。
对于律师,我在闲鱼找了一个本地律师,每一次电话/微信咨询收费50元。然而,我在双相强制送医咨询过多位律师,但其给出的法律细则解释反而不如 ChatGPT。因此,我的建议是,先使用法律 AI 咨询,有一个基本的背景了解后再找律师。
目前我所了解的法律 AI:第一个是 ChatGPT的『中国行政法律专家』GPT,它为咨询的问题提供相应的法律法规的说明,我感觉不错;第二个是海瑞智法,它免费2次提问;第三个是阿里的通义法睿,我通过了内测,但一提问就提示网络中断;第四个是 Chatlaw,但仍在内测排队中。
最后是心理咨询师,对于轻度的心理问题,建议使用 ChatGPT 的心理咨询师 GPT;对于急性应激障碍与压力,建议在美团参加本地心理咨询师主持的沙龙、成长课、主题活动;这两者都能有效缓解当前的压力感。
为什么建议使用 ChatGPT 的心理咨询师 GPT?中国的心理咨询师质量参差不齐,要找到合适的咨询师需要多轮付费试错。在这种情况下,GPT 咨询师是不一个错的选择,我测试了两个 GPT 心理咨询师,可以打个7.5分~8分。
这两个 GPT 分别是青蓝 AI 心理咨询与 AI Therapist,对 GPT 心理咨询师打分8分肯定有虚高,其中一个理由是,当下的大环境,大家饱受各种困扰,鼓励大家多多使用 GPT 心理咨询师确实对我们的生活有积极的影响。
当然,GPT 心理咨询师并不能真正的替代人类的心理咨询师,因为不管怎么样,AI 咨询师并不能创造独特情感体验。人类心理咨询师的真诚、无条件接纳、共情理解,这种独特的关系是 AI 咨询师所不能提供的。